分類
專題報導 泌尿外科

什麼是泌尿科?

「泌尿」是一個比較抽象難明的詞語,它既不是象形,也不是會意。「泌」解作液體從微孔排出,「尿」解作尿液。當然,醫學上的泌尿科,不單單只是處理排尿問題。

泌尿外科是芸芸外科專科中的其中之一,處理男性和女性泌尿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以及男性生殖器官(包括陰囊、睪丸、輸精管、精囊及前列腺)的疾病。在廣泛的泌尿科臨床範圍,美國泌尿協會訂立七個專科領域,包括:

  • 泌尿腫瘤(腎臟、膀胱、前列腺、睪丸、陰莖等)
  • 尿路結石(腎、輸尿管、膀胱、尿道)
  • 腎臟移植
  • 男性不育(精索靜脈曲張、先天或後天性生殖系統阻塞)
  • 神經泌尿(前列腺增生、排尿障礙、尿動力學評估、勃起功能障礙、早洩)
  • 女性泌尿(尿失禁、骨盆出口鬆弛、尿道憩室等)
  • 小兒泌尿(先天性畸形、隱性睪丸、輸尿管連接部梗阻、尿道瓣膜、膀胱輸尿管返流、包莖等)

然而,這七大領域也未能盡錄泌尿外科的所有範疇,例如尿路感染和泌尿生殖系統創傷等。臨床上,常見的泌尿問題包括小便困難、夜尿、小便失禁、前列腺增生、血尿、血精、泌尿系統腫瘤、腎或尿道結石、尿路感染、勃起功能障礙、早洩、男性不育、腎臟移植等等。若不幸患上泌尿系統疾病,應盡早向專科醫生求助,接受適當的檢查和治療。

梁耀霖醫生

梁耀霖醫生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華人專科醫生協會醫生會員

分類
內分泌及糖尿科 專題報導

肥胖症與糖尿病:數字以外的健康問題

二型糖尿病及肥胖症的患者人數近年不斷增加,研究指出減重及控制血糖水平能減少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風險。

要平衡生活質素及均衡營養

雖然控制體重及血糖有益處,但是它們只是健康狀況的其中一個指標。如果為了達到目標而承受太大壓力或接受太極端的控制方式,都有機會引起其他健康問題。近年研究指出體重不只與進食量及活動量有關聯,腦部也參與控制能量及體重的控制,有機會在急速減重後增加營養吸收率令體重回彈。定下能與日常工作或生活配合的目標,循序漸進地把生活習慣分階段地改變,才能讓身心慢慢適應。

如果在控制體重及血糖的過程中獲得足夠推動力,能更有效改變生活習慣。家人及醫護人員的鼓勵,能增加積極性;保持飲食上的滿足感,能較易過渡到合適的飲食選擇。定期記錄體重或血糖水平,能讓自己了解身體的變化及進度,也能增加自己的參與感。

失衡的身體功能

高血糖或過重不只是一組數字,而是反映身體不能有效控制能量儲存的狀況。二型糖尿病與肥胖症的其中一個病理是脂肪過量引起胰島素抗拒性。身體出現胰島素抗拒性讓胰島素功效下降,胰臟要加大胰島素分泌才能應付身體需要。胰島素的功能除了維持血糖水平外,也包括控制其他代謝作用,如脂肪細胞分解及血糖進入細胞的過程。當胰島素功能不足時,血液中糖分過高但細胞卻缺乏營養,長遠對身體機能有影響。

不少研究指出,長期高血糖或過重不只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出現,其他代謝問題及部分癌症也與肥胖及二型糖尿病有關聯。糖尿病患者也會較血糖正常的人有多出3至5成機會受感染出現炎症,常見的有皮膚感染、尿道炎或耳部感染等。因此,血糖或體重指標只是一個反映身體健康狀況的警號,就算在藥物幫助下達標也要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希望失衡的身體功能可以慢慢改善。

長遠得益在於及早預防與合適治療

由身體開始出現胰島素抗拒性到血糖超標之間,有一個時期為「前期糖尿病」,如果能及早發現並作出合適治療,能藉減少胰臟負荷而降低變成糖尿病的機會。現今糖尿病治療的趨勢是要保護胰臟功能並盡量改善胰島素抗拒性,長遠地減少使用胰島素的可能性或使用量以及減少併發症的病發率。

合適的活動及進食量,不只有助保持體重或血糖在合適的水平,也能減輕胰臟負荷。部分糖尿病藥物能改善胰島素抗拒性,部分新型藥物更能幫助體重控制以及降低患者心臟或腎臟衰竭的風險。

二型糖尿病及肥胖症患者不應只著眼於數字是否達標,而應積極建立良好生活習慣保持均衡營養及改善身體失衡的功能,按醫護人員建議調整及按時用藥,並作出合適檢查及早發現相關的併發症及疾病。

歐陽亦璋醫生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


華人專科醫生協會醫生會員

分類
兒科 專題報導

小孩出汗多 是一種病嗎?

汗是由皮膚排出的一種津液。汗液能潤澤皮膚,調和營衛。小兒由於形氣未充、腠理疏薄,加之生機旺盛、清陽發越,在日常生活中,比成人容易出汗。若因天氣炎熱,或衣被過厚、或餵奶過急、或劇烈運動出汗更多,而無其他疾痛,不屬病態。

多汗症是指局部或全身皮膚出汗量異常增多的情況局部性多汗症常初發於兒童或青少年,往往有家族史,有部分患者成年後會自然減輕症狀。

真正全身性多汗症少見,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廣泛性多汗,如感染性高熱、風濕熱、結核病等。

小兒病證多發生於5歲以內

小兒汗證有自汗、盜汗之分。睡中出汗、醒時汗止者,稱盜汗;不分寤寐,無故汗出者,稱自汗。小兒汗證往往自汗、盜汗並見。

家長最為頭痛的事情是,小兒汗多,若未能及時拭幹,易於着涼,造成反復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喘息性疾病等。

汗證可分為不同的類型,有氣虛、陽虛、陰虛、血虛,營衛不和,還有心脾積熱、脾胃濕熱等。

汗證多以虛為主,補虛是治療汗證的基本原則,所以黃芪、桂枝、白術、防風、黨參、山藥、麥冬、浮小麥、麻黃根、大棗、五味子之品比較適合。

小兒多汗的常見誤區

所以家長們見小孩汗多,多給予補益之品,諸如:玉屏風口服液、生脈飲、龍骨牡蠣沖劑、虛汗停等等治療,但以下這種情況不適合用補藥、而且愈壞

濕熱型引起的汗證,症如:汗出膚熱、口臭及口瘡、面赤唇紅、口渴不欲飲,小便色黃、大便幹結,舌質紅、苔黃或膩,脈滑數。濕熱引起的多汗,可以給予茵陳、燈芯草、山楂、穀芽、丹皮、竹葉之類的中藥。

下圖的舌苔,多為濕、熱、積滯,不能用補藥。

小孩多汗的照料重點:

  1. 小孩病後多汗,避免直接吹風,以免再次生病。
  2. 注意個人衞生,勤換衣被,保持皮膚清潔和乾燥,拭汗用柔軟幹毛巾或紗布擦乾,勿用濕冷毛巾,以免受涼。
  3. 汗出過多致津傷氣耗者,應補充水分及容易消化而營養豐富的食物:魚肉、瘦肉、雞肉、雞蛋。勿食辛辣、煎炒、炙烤、肥甘厚味。
  4. 室內溫度濕度要調節適宜。
林貫秋醫生

林貫秋醫生
兒科副主任中醫師


華人專科醫生協會醫生會員

報導轉載︰大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