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內分泌及糖尿科 專題報導

第二集 「華專脈搏」之「健康智庫」|肥胖與糖尿病

「吃太多糖就會患上糖尿病?」相信很多人也和Alex一樣有過類似的想法。究竟糖尿病和糖分攝取以至肥胖有何關係呢?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歐陽亦璋醫生表示,吃過多甜食雖然會增加罹患糖尿病風險,但卻不是唯一或直接引致糖尿病的因素。至於肥胖和糖尿病則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是因為當身體內積聚過量脂肪,胰島素阻抗性就會增加,胰臟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抑制血糖,最終導致糖尿病。

那麼這是否意味着糖尿病人透過減重便能減輕病情?腸胃肝臟科專科畢耀權醫生指,控制體重和調整生活型態確實可以減少胰島素阻抗,增加血糖穩定性,但很多人卻忽略當中的要點。譬如在飲食習慣上,糖尿病患者及肥胖人士或以「戒糖」,「戒澱粉」等方式減肥,只不過畢醫生就認為,均衡飲食才是控制糖尿病的關鍵要訣,即是既不能過度偏重某類食物,又同時不能完全戒掉某些食物。

除了飲食控制外,兩位醫生亦特別提到規律運動對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性,糖尿病患者可透過運動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促進胰島素發揮作用,從而有助血糖控制。

分類
健康智庫 內分泌及糖尿科

第一集 「華專脈搏」之「健康智庫」|肥胖與脂肪肝

肥胖不僅影響外觀,更被視為疾病的一種。別以為脂肪只會積聚在肚腩、手臂和大腿,脂肪亦可以積聚於內臟!當肝臟積聚過多脂肪,脂肪比例超過肝臟整體的百分之五,就屬於脂肪肝。大部分輕症患者均沒有病徵,亦不會對肝臟造成明顯傷害,但隨着時間擴展,嚴重脂肪肝患者會出現肝炎,慢慢演變成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威脅性命,因此及早介入和預防脂肪肝十分重要。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歐陽亦璋醫生表示,近年都市人生活型態改變,例如喜好含糖飲料、高脂肪食物,以及缺乏運動等,都令中央肥胖、糖尿病等問題愈來愈普遍,而這些情况都與脂肪肝有密切關係。脂肪肝不但會演變成多種肝臟疾病,甚至會增加罹患冠心病、中風、血管病及慢性腎病的風險。

然而,如能及早發現脂肪肝,大部分個案均可以透過健康生活模式預防惡化,改善病情。歐陽醫生就指出,減肥及運動是目前最有效預防及治療脂肪肝的方法,不少案例都顯示,正確的減重能直接改善脂肪肝的狀況,但他提醒患者切勿過快地減重,減約5%至10%的體重已經有助消耗肝臟的脂肪,否則除了損害健康外,還可能適得其反,讓脂肪肝變得更嚴重。

很多人或許也有一個疑問就是:「很瘦的人也會有脂肪肝嗎?」腸胃肝臟科專科畢耀權醫生就指出,肥胖是脂肪肝的其中一大因素,但不是唯一指標,參考本地數據,約有一至兩成BMI未達肥胖水平的人士同樣患上脂肪肝。非肥胖人士如有高血糖、腰圍超標、體內鐵蛋白較高等,均是高風險因素。因此,畢醫生建議無論是肥或瘦,均要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及規律運動,例如遠離高糖飲品,多進食蔬菜類食物,避免酗酒,透過養成健康生活型態來預防或減輕脂肪肝。

分類
內分泌及糖尿科 專題報導

肥胖症與糖尿病:數字以外的健康問題

二型糖尿病及肥胖症的患者人數近年不斷增加,研究指出減重及控制血糖水平能減少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風險。

要平衡生活質素及均衡營養

雖然控制體重及血糖有益處,但是它們只是健康狀況的其中一個指標。如果為了達到目標而承受太大壓力或接受太極端的控制方式,都有機會引起其他健康問題。近年研究指出體重不只與進食量及活動量有關聯,腦部也參與控制能量及體重的控制,有機會在急速減重後增加營養吸收率令體重回彈。定下能與日常工作或生活配合的目標,循序漸進地把生活習慣分階段地改變,才能讓身心慢慢適應。

如果在控制體重及血糖的過程中獲得足夠推動力,能更有效改變生活習慣。家人及醫護人員的鼓勵,能增加積極性;保持飲食上的滿足感,能較易過渡到合適的飲食選擇。定期記錄體重或血糖水平,能讓自己了解身體的變化及進度,也能增加自己的參與感。

失衡的身體功能

高血糖或過重不只是一組數字,而是反映身體不能有效控制能量儲存的狀況。二型糖尿病與肥胖症的其中一個病理是脂肪過量引起胰島素抗拒性。身體出現胰島素抗拒性讓胰島素功效下降,胰臟要加大胰島素分泌才能應付身體需要。胰島素的功能除了維持血糖水平外,也包括控制其他代謝作用,如脂肪細胞分解及血糖進入細胞的過程。當胰島素功能不足時,血液中糖分過高但細胞卻缺乏營養,長遠對身體機能有影響。

不少研究指出,長期高血糖或過重不只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出現,其他代謝問題及部分癌症也與肥胖及二型糖尿病有關聯。糖尿病患者也會較血糖正常的人有多出3至5成機會受感染出現炎症,常見的有皮膚感染、尿道炎或耳部感染等。因此,血糖或體重指標只是一個反映身體健康狀況的警號,就算在藥物幫助下達標也要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希望失衡的身體功能可以慢慢改善。

長遠得益在於及早預防與合適治療

由身體開始出現胰島素抗拒性到血糖超標之間,有一個時期為「前期糖尿病」,如果能及早發現並作出合適治療,能藉減少胰臟負荷而降低變成糖尿病的機會。現今糖尿病治療的趨勢是要保護胰臟功能並盡量改善胰島素抗拒性,長遠地減少使用胰島素的可能性或使用量以及減少併發症的病發率。

合適的活動及進食量,不只有助保持體重或血糖在合適的水平,也能減輕胰臟負荷。部分糖尿病藥物能改善胰島素抗拒性,部分新型藥物更能幫助體重控制以及降低患者心臟或腎臟衰竭的風險。

二型糖尿病及肥胖症患者不應只著眼於數字是否達標,而應積極建立良好生活習慣保持均衡營養及改善身體失衡的功能,按醫護人員建議調整及按時用藥,並作出合適檢查及早發現相關的併發症及疾病。

歐陽亦璋醫生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


華人專科醫生協會醫生會員

分類
內分泌及糖尿科 專題報導

肥胖症與糖尿病-數字以外的健康問題 – 歐陽亦璋醫生

二型糖尿病及肥胖症的患者人數近年不斷增加,研究指出減重及控制血糖水平能減少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風險。

要平衡生活質素及均衡營養

雖然控制體重及血糖有益處,但是它們只是健康狀況的其中一個指標。如果為了達到目標而承受太大壓力或接受太極端的控制方式,都有機會引起其他健康問題。近年研究指出體重不只與進食量及活動量有關聯,腦部也參與控制能量及體重的控制,有機會在急速減重後增加營養吸收率令體重回彈。定下能與日常工作或生活配合的目標,循序漸進地把生活習慣分階段地改變,才能讓身心慢慢適應。

如果在控制體重及血糖的過程中獲得足夠推動力,能更有效改變生活習慣。家人及醫護人員的鼓勵,能增加積極性;保持飲食上的滿足感,能較易過渡到合適的飲食選擇。定期記錄體重或血糖水平,能讓自己了解身體的變化及進度,也能增加自己的參與感。

失衡的身體功能

高血糖或過重不只是一組數字,而是反映身體不能有效控制能量儲存的狀況。二型糖尿病與肥胖症的其中一個病理是脂肪過量引起胰島素抗拒性。身體出現胰島素抗拒性讓胰島素功效下降,胰臟要加大胰島素分泌才能應付身體需要。胰島素的功能除了維持血糖水平外,也包括控制其他代謝作用,如脂肪細胞分解及血糖進入細胞的過程。當胰島素功能不足時,血液中糖分過高但細胞卻缺乏營養,長遠對身體機能有影響。

不少研究指出,長期高血糖或過重不只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出現,其他代謝問題及部分癌症也與肥胖及二型糖尿病有關聯。糖尿病患者也會較血糖正常的人有多出3至5成機會受感染出現炎症,常見的有皮膚感染、尿道炎或耳部感染等。因此,血糖或體重指標只是一個反映身體健康狀況的警號,就算在藥物幫助下達標也要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希望失衡的身體功能可以慢慢改善。

長遠得益在於及早預防與合適治療

由身體開始出現胰島素抗拒性到血糖超標之間,有一個時期為「前期糖尿病」,如果能及早發現並作出合適治療,能藉減少胰臟負荷而降低變成糖尿病的機會。現今糖尿病治療的趨勢是要保護胰臟功能並盡量改善胰島素抗拒性,長遠地減少使用胰島素的可能性或使用量以及減少併發症的病發率。

合適的活動及進食量,不只有助保持體重或血糖在合適的水平,也能減輕胰臟負荷。部分糖尿病藥物能改善胰島素抗拒性,部分新型藥物更能幫助體重控制以及降低患者心臟或腎臟衰竭的風險。

二型糖尿病及肥胖症患者不應只著眼於數字是否達標,而應積極建立良好生活習慣保持均衡營養及改善身體失衡的功能,按醫護人員建議調整及按時用藥,並作出合適檢查及早發現相關的併發症及疾病。

歐陽亦璋醫生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

報導轉載︰生活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