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外科

識飲識食防腸癌 – 潘冬松醫生

人體細胞每天都在自動更新,此乃正常的新陳代謝,惟當細胞在生長過程中出現異常變化,便有機會形成癌症。與其他細胞一樣,腸胃細胞會不斷分裂,且 生長速度較快,故在細胞更新的過程中更容易出現異常,因而形成大腸癌。

高風險一族應定期檢查

大腸癌的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和遺傳基因等。部分大腸癌患者由於帶有具遺傳性/

的異常基因,故大腸黏膜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特別容易出現異常,他們患上大腸癌的機會較高,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性結直腸癌患者等。由於這些因素都是後天無法改變的,故高風險人士更應多留意身體狀況和進行定期檢查,包括大腸鏡檢查和大便隱血測試,務求及早發現病變。

大腸癌同時也可以由後天因素誘發, 例如慢性腸炎。當腸道長期處於發炎狀態,腸道細胞不斷受到刺激,發炎的細胞在頻繁的更新過程中,演變成腸癌的機率亦隨之升高。

大腸癌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

大腸癌亦是一種與飲食習慣高度相關的癌症。在現代人的飲食習慣中,不少食物都有機會是致癌禍首,這也是大腸癌發病個案愈來愈多的原因之一。舉例說, 紅肉雖然營養價值豐富,但卻被列為「二級致癌物」,若進食過量可使患上大腸癌的機率大幅上升達三成。紅肉含有豐富的血紅素,若攝入過多血紅素內的鐵質,便會對細胞會造成氧化傷害,損及細胞內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當DNA受損,製造新細胞的過程中便更大機會出錯,形成癌症的風險也會升高。另一方面,食物經高溫處理後會釋放致癌物質,故煎炸和燒烤食品是少吃為妙。而煙肉、香腸、火腿、鹹魚和腐乳等加工食物含有大量化學物質,它們進入身體後,這些化學物質便會破壞體內的細胞與蛋白質,令身體失去控制細胞正常增生的功能,進食過量亦會增加患癌風險;其中煙肉和香腸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部分食品內的人造色素亦有致癌成分,消費者應加倍留神,盡量減少攝取致癌物質。

至於理想的食物選擇包括含豐富纖維的蔬菜和水果。蔬果含不同的營養素,其中維生素C、胡蘿蔔素、葉酸和維生素E都具有抗氧化功能,避免損害蛋白質、令DNA出現異常的氧化過程,因而有預防癌症的功效。

大腸癌常見謬誤

不少人認為攝取過多糖分是癌症的誘因之一,事實上並無證據表明糖份會直接導致癌症。話雖如此,過量攝取糖分仍是無益,因為糖分會被身體轉化成卡路里、再轉化為脂肪儲存於體內,引致肥胖問題,而肥胖正是患癌的風險因素之一,故過量攝取糖分或會間接地增加患癌風險。

近年有禁食可預防或治療癌症一說,並實也是謬誤一樁。此看法的支持者認為癌細胞的生長需要營養支持,故斷絕癌細胞的營養供給可達至「餓死」癌細胞的效果。誠然,營養是人類生存的必要元素,禁食不但不能阻止癌細胞生長,反而會使人消瘦和變得虛弱。相反,攝取充足的營養能幫助身體維持正常的免疫力,製造抑制癌症的細胞,有助患者在手術後加快恢復,從而有助抵禦癌症。

結語

預防癌症需由基本做起:攝取充分營養、保持運動的習慣和充足的睡眠、控制情緒和壓力,以及定期進行身體檢查。這些雖是老生常談,卻是最為要緊之事。

潘冬松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報導轉載︰生活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