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專題報導 臨床腫瘤科

他以為的中年發福 原來遠不止這麼簡單

莫先生是一家大公司的管理層,平常難免有不少飯局應酬。這半年他發現自己肚子比之前稍為變大,但胃口沒有以前好,有時還會有脹痛。他心想可能是大家所說的「中年發福」,而且年尾應酬多,有機會吃傷腸胃,相信只要休息一段時間就會沒事。

最近1個月,他發現肚子好像大得更明顯,摸起來脹鼓鼓,脹痛感一直沒有緩解。家人建議莫先生去醫院做個檢查,他認為是小題大做了,而且工作繁忙,無法安排時間。

有一天晚上他和客戶吃飯,飲酒後突然覺得肚子痛得難受,旁人立馬把他送去醫院急診科。做完一系列的檢查,莫先生的家人也趕到醫院。急診科醫生跟莫先生家人解釋病情,肚子脹痛,胃口轉差,抽血顯示莫先生患有乙型肝炎,肝功能異常升高,醫學超音波檢查結果顯示肝臟有占位、腹水,很有可能患有肝癌,建議莫先生住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家人一臉憂愁,雖聽說過肝癌,沒想到會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

肝癌是怎麼發生的呢?它是由於各種因素剌激肝臟細胞或膽管細胞的惡性增生所致。根據細胞來源,主要分為以下三種:肝細胞性肝癌(HCC,約85-90%),膽管細胞性肝癌(ICC,約5%),混合細胞性肝癌(約5%)。通常情況下患有乙型肝炎和/或丙型肝炎、非酒精性肝硬化、血吸蟲病等疾病、長期大量飲酒(酒精性肝硬化),或食用黃麴黴素污染的食物(如黴變花生),或食醃制熏烤食物,以及過度肥胖的人都有潛在的肝癌風險。在我國,乙型肝炎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乙型肝炎感染難以察覺,除非主動體檢該項目,大多數患者都因出現各種不適症狀後到醫院檢查時才發現自己原來患有乙肝。從乙肝到肝癌需要經歷較長過程,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臟病變的「三部曲」。正如上述莫先生的個案,其實早已患有乙肝,再加上平日沒有注重身體保養,經常過度勞累、熬夜、煙酒不斷,最後引致為肝癌。

那麼肝癌有哪些症狀呢?很遺憾很多肝癌患者在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可能是輕微的乏力感、胃口欠佳、體重輕度減輕,很容易被忽視。等到了肝癌的中期、晚期,身體不適的表現會比早期明顯。常見的表現有上腹部的隱痛感、脹痛感,也可出現右側腰背部位置的疼痛,活動或暴飲暴食、飲酒等可以誘發或者加重患者的疼痛感。另外還有腹部脹滿、雙下肢浮腫、皮膚發黃等症狀。如果有上述症狀及時到醫院檢查可能發現甲種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簡稱AFP)升高、或有糖鏈抗原-199、癌胚抗原升高。再進行腹部醫學超音波檢查、CT、磁共振MRI等檢查發現有腫塊,那就可能是肝癌了。那麽肝癌能不能在早期發現?當然可以,對於上面所說的高風險的人群,每半年至1年進行定期的甲種胎兒蛋白和醫學超音波檢查、CT、磁共振MRI等檢查,有可能發現較早期的肝癌。

過去認為肝癌是癌中之王,其實隨着醫療技術發展,治療肝癌的方法愈來愈多,也愈來愈有效,所以不少肝癌患者經積極治療後都能獲得非常好的效果,甚至延長生存期。

外科手術是治療早期肝癌的首選方法。如果腫塊較少量和細小也可以通過消融(微波消融、射頻消融、冷凍消融等)治療達到根治效果,對於中、晚期肝癌可以通過介入治療注射碘油、載藥微球,甚至載藥放射微粒,對於不同的部位還可能進行放射治療或粒子植入治療,比較晚期的可以進行靶向治療,化療,免疫治療,中醫藥等綜合治療也有獲得比較長的存活時間,甚至可以把肝癌作為慢性病來治療和管理。

前面講到的莫先生,發現時肝內腫塊直徑達到10公分了,而且有了腹水了,好在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其它檢查都屬可接受範圍,醫生根據他的病情先採取介入治療,並精准向腫瘤部位注射載藥微球,此後複查,根據情況再用消融治療解決殘存的腫瘤,接下來再給予靶向治療控制腫瘤復發。經過這些綜合治療後,莫先生現在情況很好,腫瘤已基本消除了,又恢復正常工作了。但肝癌與其他惡性腫瘤一樣,有復發的可能性。所以經過規範治療後,仍叮囑他需要定期隨訪,其目的是及時地發現復發或者轉移的病灶,從而儘早地進行干預。

吳意紅教授
腫瘤科主任醫師


華人專科醫生協會醫生會員

分類
外科 專題報導

乙型肝炎與肝癌關係密切 – 夏威醫生

你曾經接受過乙型肝炎的病毒測試嗎?

乙型肝炎屬於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主要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播,例如共用針筒、輸入帶菌者的血液或經性接觸感染。由於乙型肝炎有潛伏期,延遲發現不但增加了傳播的風險,更有機會引發肝癌,所以及早診斷乙型肝炎對病情的控制和治療非常重要。

乙型肝炎可引致肝癌

肝癌是香港癌症的頭三大殺手之一,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每年有超過1,500位罹患肝癌的病人死亡,當中有接近九成的肝癌由乙型肝炎引致。據統計,乙型肝炎帶菌者患上肝癌的機會比正常人高接近100倍。由於肝癌的治療難度高,所以醫生要首先了解病人是否本身患有乙型肝炎,從而制定針對性的治療,加強治療肝癌的成效。

定期檢查是診斷乙肝的最有效方法

大部份的乙型肝炎患者都沒有病徵,一般要透過抽血和身體檢查去診斷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加上乙型肝炎與肝癌關係密切,所以及早發現乙型肝炎並進行癌症篩查是預防癌變的最有效辦法。乙型肝炎的檢查是透過測試抗原和病毒抗體去診斷,大約一至兩日便有結果。

定期檢查是診斷乙肝

若確診患上乙型肝炎,醫生會視乎病人的病情處方抗病毒藥物,以抑制病毒的生長,同時或需配合其他藥物舒緩乙型肝炎引起的症狀。一般來說,醫生會建議乙型肝炎的病人每三至六個月覆檢,因為肝癌生長速度快,平均兩個月腫瘤體積可增大一倍,所以及早診斷可以在癌細胞擴散前進行根治性的手術治療,大大增加痊癒的機會。

肝癌的其他風險因素

雖然因乙型肝炎而導致的肝癌可以透過早期的診斷控制病情,減低惡化的機會,但病人亦需要同時配合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雙管齊下,將癌症的風險減至最低。除了乙型肝炎外,肝細胞癌的風險因素亦包括吸煙、酗酒、家族遺傳、接觸化學致癌物和其他類型的肝炎併發肝硬化。因此,肝癌難以預計,唯進行定期檢測,並妥善控制肝臟疾病的病情(如患有脂肪肝、肝硬化),將癌變風險減至最低。

肝癌的治療選擇

根治性的手術治療是對付肝癌的最理想方法,即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部份,務求將癌細胞全部清除。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以往很多被認為不能治療的病例都可以透過嶄新的醫療技術處理。常見的肝癌治療方案包括:

肝癌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是治療肝癌的最理想方法,務求將未擴散的癌細胞完全消除。由於肝臟有自我修復的功能,切除部份病肝不會對病人的肝功能有長遠的嚴重影響。

射頻消融治療

消融治療是透過聚焦能量去消滅腫瘤,常用的有高聚焦超聲波(HIFU),射頻(RFA),微波(Microwave)及放射(SBRT),此類治療風險及副作用較少,亦可重覆進行,適合早期肝癌及肝功能衰退的病人採用。

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亦稱經肝動脈化學栓塞,此技術可以將藥物注入肝動脈並堵塞血管,使藥物停留在腫瘤並斷絕癌細胞的養份使其慢慢壞死,一般會配合化療和放射治療藥物使用。

新型放射技術治療

由於肝臟在身體的中間,以往一直認為放射治療對肝癌並不可行,會影響身體周遭器官。新型的放射技術可利用肝臟的輸血功能,將放射物質經導管集中放入肝臟,縮小腫瘤的體積。

多專科綜合會診

治療的方案會視乎病人的情況而制定,所以病人和醫生的溝通和定期監察病情十分重要。醫生與病人共同制定治療方案,建議風險最低、成效最好的治療。對於一些較複雜的病例,可透過多專科綜合會診(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與其他範疇的醫學專家討論病情,為病人度身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增加肝癌病人的治癒和存活率,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夏威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報導轉載︰生活優作

分類
內科腫瘤科 專題報導

肝癌治療愈見進步 新檢測方法助及早揪兇 – 張寬耀醫生

與肝癌同行11年病人與你現身說法

近日,資深藝人吳孟達因肝癌病逝,令肝癌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不少人慨嘆他走得如此突然。肝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不無原因,早期肝癌缺乏病徵,每100名肝癌患者之中至少有95名於確診之時病情已處於晚期階段,即癌細胞已經擴散,無法利用手術根治,餘下的5名經進一步檢查後,大約只剩3人能夠接受手術。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2018年肝癌在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五,死亡率更高踞第三位,在1700宗新症當中,有1400名患者死於肝癌。肝癌患者以男性居多,年紀越大,發病率也越高。然而,由於香港於19 87年開展乙型肝炎疫苗接種計畫,肝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步下降,現時大部分肝癌患者都是從內地來港或是從未接種乙型肝炎疫苗的年長人士。

肝癌的成因

肝癌最常見的成因是乙型肝炎,其次是酗酒或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由其他病毒、藥物、化學物質,以至含有黃曲霉毒素的食物(如發霉花生)引發的肝炎。受損的肝臟細胞能自行修補及再生,惟長期如此會引起肝臟組織纖維化,甚至隨著時間發展成肝硬化。乙型肝炎至今尚未能根治,丙型肝炎則可透過藥物治療將病毒完全清除,避免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至於不少都市人患有的脂肪肝,其引起肝癌的機會不高,但仍有可能導致肝臟發炎而演變為肝硬化或肝癌,故絕不能掉以輕心。

簡而準的嶄新驗血方法

雖說早期肝癌缺乏病徵,但仍可透過驗血檢測出來。假如血液中的甲胎蛋白超過400、本身是乙型肝炎帶菌者,或從影像掃描中發現腫瘤等,毋須進行組織活檢已能確定是肝癌。其他情況則須透過影像,包括超聲波、電腦掃描、磁力共振及肝血管造影等配合組織活檢的結果才可確診。

近年,一種嶄新的LIVERFASt™血液檢測方法可作為確診肝癌的工具之一,從血液中的十種度數配合患者的性別、身高、體重和年齡來得出一個系數,讓醫生了解患者肝臟的纖維化、脂肪肝及發炎程度。有研究將LIVERFASt™與活檢作比較,結果顯示兩者有很高的對應。LIVERFASt™十分適合普通身體檢查,只需抽血已可概括得知患上肝癌的可能性,若發現有可疑,才作進一步檢查。而單單使用超音波掃描肝臟,會有機會出現漏網之魚,如果能夠配合LIVERFASt™的檢測指數則較為理想,因為醫生可根據指數在相關範圍內作出更仔細的檢查,特別是肝硬化,若沒有相對的指數,單靠超音波影像是很難作出判斷的。

多重治療方法治肝癌

承上文,肝癌治療的困難之處是大部分患者在確診之時病情已屆晚期,如果能夠利用手術切除,患者或有接近九成的一年存活期。若因腫瘤太大不適宜進行手術,在癌細胞尚未擴散的情況下,國際建議是進行肝臟移植,惟香港的活肝與屍肝供應不足,成功獲得肝臟移植的比例不高。幸而,現時有局部治療如Y90體內放射和經動脈栓塞化療等,即使不幸癌細胞已經擴散或不適合接受局部治療的患者,也有幾種療效相當理想的標靶藥可使用,患者的存活期得以延長。有研究發現,已出現擴散的肝癌患者,使用免疫治療或有助長期控制病情;另有研究指出,如在手術前使用CTLA-4和 PD-1結合的雙免疫治療,能增加手術完全切除腫瘤的機會。

防癌有法

要預防肝癌,建議非肝炎帶菌者每年接受一次檢查,若本身患有肝炎或肝硬化, 則應該增加檢查的頻密度。此外,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至關重要,宜持之以恆地保持適量運動,肥胖者應減重,糖尿病患者須控制血糖;飲食方面應避免攝取過量酒精,切勿進食發霉的食物,建議多進食含茄紅素和omega-3的食物,有助減低患癌風險。

與癌並存的分享

肝癌病人:
Michael 周國啟先生

Michael 周國啟先生現年68歲的周國啟先生(Michael)在2010年確診肝癌,肝臟有三顆腫瘤,當時他選擇利用微創消融術來消除腫瘤,沒想到術後短短兩年便復發。這次周先生選擇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但腫瘤在兩年後再一次死灰復燃,他無奈再捱一刀將腫瘤切除。接著,腫瘤竟每年復發,而醫生告訴他開刀的極限只有四次,故他決定以經皮消融的方法來對付腫瘤,惟此法只限於不超過3厘米的腫瘤。有見及此,周先生每隔三個月進行一次磁力共振,一發現腫瘤便馬上進行經皮消融術治療。豁達的他笑說:「一發現腫瘤便立刻做消融手術,不給它變大和肆虐的機會。如是者我已做了七次消融手術,所以你眼前的我仍然這麼健康。」同時,他又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每天步行三小時,日落後不進食,晚上十時前就寢。他的自律生活讓他的病情有所逆轉,在最近做的肝臟測試指數也見好轉,且不見腫瘤的蹤影。儘管醫生表明他日後仍有很高的復發機會,甚至出現轉移,但如周先生所言:「至少我現在仍精神奕奕,暫時不用面對換肝的風險。與病魔交手,不能被它張牙舞爪嚇怕,保持良好的心態十分重要。人生本是一趟苦樂參半的旅程,要懂得留心並欣賞身邊美麗的事物,常存感恩的心。由確診至今,我就是這樣走過來。我已經68歲了,但願身體能多支持十年,便於願足矣!」

Michael 周國啟先生治療

能像周先生這樣帶病生存十一年的肝癌病人為數不多,但從他的例子可見,患上肝癌不等於絕路,最重要是積極面對治療,決心改變生活習慣,帶病延年絕非天方夜譚。

聽見周先生的分享,彷彿聽到這首歌在耳邊響起:

路縱崎嶇亦不怕受磨練
願一生中苦痛快樂也體驗
愉快悲哀在身邊轉又轉
風中賞雪 霧裡賞花 快樂迴旋
無用計較 快欣賞身邊美麗每一天
還願確信 美景良辰在腳邊……

張寬耀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報導轉載︰生活優作